上海農科院與崇明瑞華果園引種的獼猴桃躍入豐產期
5年抑或10年,也許上海的獼猴桃會賣到獼猴桃主產區陜西甚至是世界獼猴桃的原產地——“陜西周至”,這既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無稽之談。近日一則消息吸引了許多關注的目光:原先每到九十月份,上海本地產鮮果就斷檔;今秋,上海農科院與崇明瑞華果園引種的獼猴桃躍入豐產期。陜西獼猴桃種植面積90.9萬畝,產量7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周至果農一直以自家獼猴桃能高價銷到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引以為傲。但是“上海引種獼猴桃成功躍入豐產期”卻給許多人當頭一棒,我們一直引以自豪的果業優勢正在逐步失去。
邁克爾·波特曾在他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這樣寫道:一般型的、初級生產要素的競爭優勢,通常會被創新流程所取代。如果對這種變化缺少清醒認識,繼續陶醉于傳統的自然資源“比較優勢”,就會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就只能是人家造飛機,我們做襯衣了。這就如同勞動力成本低一直是中國制造業的優勢,然而從 2009年,耐克率先關閉了旗下唯一擁有的鞋類生產設施江蘇太倉工廠;而近日,運動品牌另一巨頭阿迪達斯也關閉了在華的唯一工廠。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耐克、阿迪接連關閉在華工廠的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是中國制造業賴以生存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逐步喪失。《紐約時報》有文章對蘋果公司推出的新款手機 iPhone4從產業鏈上解剖說:一部售價600美元的iPhone4,材料成本約187.51美元,大部分來自韓國,占到約80美元,其余的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一些公司。包括富士康在內的中國企業主要是進行組裝,每臺僅有6.54美元的酬勞。而蘋果公司呢?每臺iPhone4獲利高達360美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勢必要走出比較優勢的誤區,學會創新和創造。
現代社會競爭中,比較優勢的背后其實就是產業戰爭。優勢是暫時的,如果我們只是固化于“比較優勢”這種思維定勢和發展模式,不僅會阻礙我們的技術進步,而且只能處于產業鏈的低端。要想在全國乃至世界制造價值鏈中占據高地,必須依靠和重視科技創新。這就需要我們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實現產業升級。
鸿彩快三彩票官网
正如與上海農科院結盟的崇明瑞華果園獼猴桃種植技術總監顧永生所說,試種獼猴桃大有意義,不僅是為了豐富滬產新鮮水果品種,還希望借此打破某些思維定勢,把那些被認定“不可能在上海種”的水果拿來試,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能夠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機會。市場機會無處不在,跟隨者并非無隙可乘。若論獼猴桃種植規模,陜西周至足夠大,但卻不夠強悍也不夠霸道,所以容易被同城競爭對手在追逐中局部趕超。此番上海引種成功獼猴桃給我們以警醒,當務之急必須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升級,避免產業結構進一步趨同和在同一層次的產業競爭,否則,不光是獼猴桃,還有蘋果、我們曾經的許多“優勢”都將面臨危機。